新闻 | 人社 | 住建 | 水利 | 招标 | 文化旅游 | 自然资源 | 海峡人才 | 疾控中心
论坛 | 视频 | 驾培 | 造价 | 房产 | 公 积 金 | 成人高考 | 超市商场 | 行政服务            
医院 | 科技 | 教育 | 医保 | 商务 | 市场监督 | 人力社保 | 开放大学 | 公安服务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体中文
栏目导航
生活搜索
热门排行

首页生活服务疾控信息  
 
乙肝疫苗的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来源:本站 点击数:3243次 更新时间:2012/5/22 21:14:01

乙肝防治小知识

  什么是乙肝?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他措施预防。

 乙肝感染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急性肝炎:全身无力,食欲差、恶心、右上腹疼痛、腹泻等。多见于成人期感染,一般3~4个月可恢复。慢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查血乙肝指标阳性,肝功能不正常。应做定期检查和必要诊疗。

乙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哪些途径不会传染乙肝?

乙肝不会通过食物或水传播,不会通过共用餐具,拥抱,亲吻,牵手,咳嗽,打喷嚏等途径传播。共同工作、学习不会传播。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同健康人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注意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

乙肝能治愈吗?

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不要轻信某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内容。有疑问应向医疗、疾控部门专业人员咨询。

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越早越好。

为什么建议所有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全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高于7%,如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有受到乙肝感染的危险。建议所有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使他们受到保护,免受严重但可以预防的乙肝的侵害。婴儿和年幼儿童如果感染了乙肝病毒,发展成慢性感染者的风险更大,而接种疫苗可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哪些人不能接种乙肝疫苗?

对乙肝疫苗或疫苗的任何部分有严重过敏反应的人,不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另外,对酵母有过敏反应的人也不建议接种,因为疫苗制作过程中有利用酵母。如果您有任何严重的过敏史,请告知有关医生。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已被列入计划免疫项目,但是其接种普及率并不高,以下简要介绍一下乙肝疫苗的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为何要打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 现有的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成功地预防乙肝,实际就是防硬化、防肝癌第一针。目前乙肝疫苗较便宜,每支几元钱,民众都能接受。
二、目前使用怎样的乙肝疫苗?
目前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昔日使用的血源性疫苗已基本淘汰(原因是有引起血源性疾病的嫌疑和浪费大量的血浆)。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它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现在用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为乙肝重组脱氧核糖核酸酵母疫苗和重组牛痘病毒疫苗,剂量为每支5微克。
三、乙肝疫苗具体如何接种?
(1)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8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为2年以上,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
(2)对于母亲一方为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报导认为第一针可打2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好。
(3)对于母亲一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具体方法是新生儿采用注射2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国际单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后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个方案保护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
四、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的原因及措施
(一)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的原因大致有5种:
(1)接受疫苗保护的个体免疫反应能力低下,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2)注射疫苗的剂量不够,没能产生保护性抗体,此时可在医师指导下适当加大疫苗剂量。
(3)婴儿宫内感染,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其新生儿血液中已含乙肝病毒颗粒,注射疫苗无保护效果。
(4)所感染的病毒为突变型病毒(现有两对半试剂无法查出),或者受野生型病毒(现有两对半试剂可以查出)与突变型病毒的混合感染。此类病人可能在检测中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结果,但实际上已经感染乙肝病毒,应进一步检查乙肝e抗原(HBeAg)或HBV—DNA以确诊。
(5)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者不易产生抗体。如应用免疫抑制剂者,肾移植、肝移植、骨髓移植者,艾滋病感染者等,都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这些人群注射乙肝疫苗,表面抗体形成应答率只有17.6%,对于这些人,注射乙肝疫苗需要加大剂量。
(二)注射疫苗后不出现抗体的治疗措施:
(1)采用灵敏方法重新检测。如酶联免疫或放射免疫来重新进行检测。因为有的地方检测技术不先进、检测方法不灵敏,可能体内已产生了保护性抗体,但却检测不出来,误认为疫苗接种不成功。
(2)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被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如果使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仍未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产生,可加大乙肝疫苗的剂量(每次10微克),每月注射1次,共3-4次;亦可采用其他药物辅助方法;例如:一是,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二是,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
(3)某些已感染乙肝病毒者,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量很少,用现有的检测方法查不出来;或者乙肝病毒已经发生变异,与普通试剂不发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再注射乙肝疫苗,在免疫耐受状态下亦不会产生表面抗体。这时可用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方法,也可检测其他乙肝病毒标志物,如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斑点杂交法)等,如果为阳性,则说明感染过乙肝病毒。应注意的是,任何检测都可能有误差而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因此必要时应反复多查几次或在不同的检测单位检查。
(4)有乙型肝炎家族史或经常和乙肝患者接触的人,应特别注意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患乙肝的父母所生的子女,在出生后一定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可以阻断多数乙肝患者的垂直传播。但是,即使是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仍会有极少数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这可能与母体孕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和遗传因素有关。这些人免疫不成功,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乱用药,定期复查,注意肝功动态就是了。
五、接种疫苗后,多长时间需要再次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我国的多数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六、乙肝疫苗能和其他疫苗同时使用吗?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卡介苗、白百破、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接种程序按照计划免疫所要求的顺序进行。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时使用。
七、意外接触乙肝病毒者如何打乙肝疫苗?
(1)对未接种过疫苗的接触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时内),然后接种乙肝疫苗(打完乙肝免球后1周)。
(2)如果接触者已接种过疫苗,但未经全程免疫,应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补上全程免疫。
(3)接种过疫苗,并已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接触者,应根据其抗体水平而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足够可不必处理;水平不够应加强注射1针疫苗;如果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针。
八、接种乙肝疫苗会不会传染上其他传染病?
接种肝炎疫苗不会引起其他肝炎发生,也不会被传染上其他疾病。乙肝疫苗在生产过程中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其中许多工序都能杀死血液中包括爱滋病病毒在内的病原微生物,经过临床观察是安全可靠的。值得提出的是,使用不合格产品如注射破损、变质疫苗,或注射过程不按无菌要求操作,共用注射器或针头,可染上肝炎或其他传染病。还有一部分人原来是隐性传染者,病毒呈低水平复制状态,“两对半”检查正常,需要用核糖核酸增殖法检出病毒(HBVDNA阳性),这种人注射疫苗后不会有表面抗体形成。
九、如果在边远地区,尚无法做到乙肝疫苗的普种怎么办?
至少要对以下处于乙肝病毒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全部新生儿和幼儿园的孩子;危险职业的工作人员(传染病、口腔科、血液透析室、血站、保育员等等);使用血液制品者;新入伍的军人;器官移植前的患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人、性接触者。
十、乙肝患者有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预防效果,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只是浪费疫苗和经费而已。对由于以往感染乙肝病毒而现在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乙肝“二对半”检查表面抗体呈阳性),更没有必要再接种疫苗,不过接种后也不会产生不良副反应,其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可能会有所增高。如果是急性乙肝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完全治愈并康复,检查乙肝病毒“二对半”表面抗原已阴转,只剩下核心抗体为阳性,而保护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又始终不能自己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促使表面抗体产生,使自己以后不再得乙肝。
十一、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发病率在我国一直居高不下,目前,有10%的健康人成为乙肝病毒的慢性携带者,要想控制这种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一般来说,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 首先,我国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来源于新生儿及儿童期的感染,由此可见,新生儿的预防尤为重要,所有的新生儿都应当接种乙肝疫苗。因为新生儿对乙肝病毒最没有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受染,很难清除病毒而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次,学龄前儿童也应进行接种。第三是HBsAg阳性者的配偶及其他从事有感染乙肝危险职业的人,如密切接触血液的人员、医护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第四是意外受乙肝病毒感染的人,如意外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于眼结膜或口腔黏膜,输入HBsAg阳性的血液等,均应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前要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HBc),也就是常说的乙肝“两对半”,当化验结果出来时,根据结果来决定是否进行接种疫苗,比如,阴性者就必须注射,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者就不须注射,因为他(她)体内已经产生抗体。另外,两岁以内的婴幼儿如没有密切接触史,可以不用化验,直接注射乙肝疫苗。 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发病,对其它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没有预防作用。接种者还可能感染甲、丙、戊、庚肝等病毒。

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采用注射2支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出生后1个月、2个月、7个月各注射1次)的方案,对于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97.13%。

母亲HBsAg阴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以了,一般每次注射10μg,注射3次(出生后立即、1个月及6个月)即可取得满意的预防效果。

学龄前儿童的接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抽血查HBsAg及抗-HBs,两者均阴性时再进行接种。另一种方法是不进行血清学检查,直接进行接种,采取0、1、6方案(首次接种、1个月后接种、6个月后接种),3次各注射10μg乙肝疫苗。

成人中大多数已接触过乙肝病毒,易感者仅属少数,接种前应先检测HBsAg及抗-HBs,两者均阴性时再进行接种,采取0、1、6方案接种,各注射10μg乙肝疫苗。 如发生意外感染,应立即(24小时之内,越早越好)肌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0IU/kg(成人200IU:3~4支),两周后再按0、1、6方案接种,各注射10μg乙肝疫苗。

妇女有条件的可以在婚前接种乙肝疫苗。婚前接种不排斥新生儿出生后接受常规接种,两者结合更佳。妇女婚前接种乙肝疫苗有利于阻断“母—婴”或“父—婴”传播途径。注射疫苗后的未来的母亲可将通过接种所产生的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直接传递给胎儿,如果她们的丈夫感染了乙肝病毒,则通过接种在体内所产生的抗-HBS可以抵抗丈夫精液中进入的乙肝病毒,保护卵细胞和受精卵不被感染。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癌症也是慢性病 下一篇:保护各个器官的小妙招
 

网友点评
没有点评
参与点评

 用户名: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友情链接
彭城刘氏族谱站长工具超星网课火速云中国投资资讯淄博信息港37abc网盘石网盟漳台族谱对接
漳州花果网巫锦文中医圈网站历史库优古网络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漳州 | 版权声明 | 站长寄语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漳州信息网 Copyright 2007-2027 by www.2898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2898100@gmail.com 电话:(0596)2898100 手机:15359698100、15959698100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水仙大街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