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一种单链RNA病毒,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系统的感染:通过呼吸传播(与感染者的鼻子和嘴的流体接触,或者通过空气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90%没有免疫力的入在与麻疹病人共享生活空间会被传染;麻疹病毒感染的平均潜伏期为14天(范围为65521天),出疹前后4天均有传染性。
麻疹症状有发烧,斑丘疹、咳嗽、流鼻涕、眼睛发红等。典型的症状包括为期四天的发烧和卡他症状(咳嗽、鼻炎、流涕),、结膜炎(红眼睛)。发烧一般380C以上,有时口内可以看到柯氏斑,但即使真正的麻疹病例,柯氏斑持续时间也较短暂,可能在出现1天内消失。典型麻疹皮疹是斑丘疹,从发烧几天后开始出观,最早出现在头上,然后从上到下蔓延到覆盖大部分身体,往往会造成瘙痒,在皮疹消失之前颜色从红色变为深褐色。麻疹皮疹在最初症状出现后的2--4天出现,持续8天左右。麻疹的并发症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从相对温和的腹泻到症状较为严重的肺炎、中耳炎、急性脑炎、角膜溃疡,角膜溃疡可导致角膜瘢痕。并发症通常在成年麻疹病人中更为严重。
麻疹虽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但及时就医、适当的治疗对于降低麻疹病死率非常关键。休息和支持疗法是最基本的治疗,有发热和疼痛者可月布洛芬、扑热息痛等对症治疗,抗菌素可用于预防有并发症者合并细菌感染。
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发生的最主要手段,考虑到消除麻疹臣标,1970年以后出生的麻疹易感者(未得过麻疹或接种过两针次麻疹疫苗者)均应补种含麻疹疫苗。目前我国实现接种两针次含麻疹疫苗的免疫策略,第一剂次满8月龄后可以接种,主要考虑小年龄组婴儿发病后常较严重;第二剂次在满18个月后接种,接种疫苗一般不早于这个时间,因为18个月以下的儿童通常保留母传麻疹抗体,会影响麻疹疫苗株的繁殖从而干扰接种后产生持久的保护力,第二剂次接种还有增加儿童接种率的考虑。麻疹疫苗接种禁忌有:免疫抑制者,以往含麻疹疫苗接种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对新霉素等氨基甙类、明胶有确定过敏史,孕妇;对鸡蛋过敏者不是接种禁忌。
对麻疹患者主要采取呼吸道隔离的预防措施,麻疹病人应主动隔离到出现皮疹4天后,才能到工作、学习等公用场所;对住院的麻疹病人应隔离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麻疹病人应隔离更长时间。病人只能与接种过含麻疹疫苗或以前得过麻疹的家庭成员接触,应避免与婴儿和未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的家庭内儿童接触。已接种2剂次含麻疹疫苗的麻疹患者接触者,经核实免疫史后可正常工作,无实验室麻疹IgG阳性证据的无免疫者,在学习和工作场所最好与可能或可疑麻疹病例隔离;
麻疹病人周围所有不能提供充分免疫证据的易感者均应接种1剂疫苗;对含麻疹疫苗接种禁忌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或儿童、孕妇、特殊情况下(如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的《8月龄儿童,应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对麻疹病例的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室内湿式扫除,开窗通风使病毒迅速排出室外。本单位发生病例后芒医学观察期内禁止集体活动,积极做好晨检、因病缺课记录工作等疑似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直达最后1例麻疹病人发病后21天内没有新的可疑病例。 (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