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外科手术后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 来源:收集 点击数:3101次 更新时间:2012/8/22 8:51:02 |
深静脉血栓形成大多数发生在F肢,其中最常发生在各种外科手术后,而以髋关节手术、经腹的妇产科手术和经腹的前列腺手术最多见。血栓形成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加上手术后下肢不能活动,血液缓慢,以及大量止血药物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静脉血栓的形成。因此,手术后止血药物应用时间不宜过长,并早期F床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下肢不能活动者,应进行局部肌肉按摩,加速血液流动,减少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患侧肢体突然肿胀,局部感到疼痛,行走时加剧,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肺梗塞,导致猝外。
治疗上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
(1)卧床休息,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卧床休息的间一般为1~2周。
(2)抬高患肢,使用弹力袜,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约20-30厘米,膝关节处于微屈曲状态;
(3)若开始起床活动,应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以增加静脉的回流,防止下肢水肿的加重;
(4)抗凝治疗,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5~7天,但应定期复查凝血功能;
(5)溶栓治疗,常采用尿激酶静脉滴注7~10天;
(6)祛聚治疗,可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静脉滴注10~14天,能防止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阻止血栓继续增长。对某些广泛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伴动脉血栓障碍而肢体泊干坏疽者,或不宜使用抗凝剂或溶栓治疗者,亦可考虑手术治疗。 (郭亚维)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急性腰扭伤的处理与预防 下一篇:保健水果之王:猕猴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