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乙肝两对半的意义 | 来源:转载 点击数:4160次 更新时间:2012/4/4 19:05:23 |
乙肝两对半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两对半检查项目包括: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因为核心抗原的检测方法较复杂,临床上通常不做,所以在“乙肝五项”检查中,前四项是两对,核心抗体是半对,因此被称为“乙肝两对半”。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乙肝两对半对照表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2](乙肝五项)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肝五项反映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通常核心抗原没有检验,所以通俗的说法就是“两对半”。乙肝五项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乙肝五项结果只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判断,只能判断体内有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有没有抗体。能够分辨受检者是不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但并不能确诊是乙肝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或是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其他疾病,例如乙肝后肝硬化,乙肝伴有肝癌等
乙肝两对半检查项目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澳抗”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个外壳。这种外壳,是一种蛋白质,它就是“表面抗原”。它的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所以,如果化验时“表面抗原”阳性,就表示体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2.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侵入了人体,人体就会产生抵抗它的物质。这种物质也是一种蛋白质,就称为“抗体”。抗体对人体有保护能力。人体产生了“表面抗体”,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抵抗力。现在许多人接种了“乙肝疫苗”,于是体内也会产生“表面抗体”,检查“表面抗体”,也会阳性。这时,你反而希望“表面抗体”最好是阳性,这就标志你注射的乙肝疫苗,接种成功了,不会再被传染上“乙肝”了。
3.乙肝e抗原(HBeAg):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如果检查时有e抗原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血中带毒量大,传染性强。所以,e抗原阳性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4.乙肝e抗体(抗HBe):检查时发现了e抗体,表示乙型肝炎相对好转,给病人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的阳性,标志着乙肝病毒的复制已经从活跃转为相对静止,血中带毒量减少,传染性也相对降低了。
5、 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分析
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意义分析:9种常见模式 |
序号 |
HBsAg |
HBsAb |
HBeAg |
HBeAb |
HBcAb |
乙肝两对半常见结果分析 |
俗称 |
1 |
2 |
3 |
4 |
5 |
1 |
- |
- |
-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
乙肝两对半全阴 |
2 |
- |
- |
-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 |
乙肝两对半5阳性 |
2.恢复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现; |
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
3 |
- |
- |
-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 |
乙肝两对半45阳性 |
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
4 |
- |
+ |
-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 |
乙肝两对半2阳性 |
2.既往感染; |
3.假阳性 |
5 |
- |
+ |
-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
乙肝两对半245阳性 |
6 |
+ |
- |
- |
- |
+ |
1.急性HBV感染; |
乙肝两对半15阳性 |
2.慢性HBsAg携带者; |
3.传染性弱。 |
7 |
- |
+ |
- |
- |
+ |
1.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 |
乙肝两对半25阳性 |
2.HBV感染,恢复期。 |
8 |
+ |
- |
-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
乙肝两对半145阳性; |
2.慢性HBsAg携带者; |
即俗称的“小三阳”。 |
3.传染性相对较弱。 |
|
9 |
+ |
- |
+ |
- |
+ |
急性或慢性乙肝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
乙肝两对半135阳性 |
俗称“大三阳”。 |
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意义分析:16种少见模式 |
序号 |
HBsAg |
HBsAb |
HBeAg |
HBeAb |
HBcAb |
乙肝两对半常见结果分析 |
俗称 |
1 |
2 |
3 |
4 |
5 |
10 |
+ |
- |
-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
乙肝两对半1阳性 |
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
11 |
+ |
- |
-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 |
乙肝两对半14阳性 |
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
12 |
+ |
- |
+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
乙肝两对半13阳性 |
13 |
+ |
- |
+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
乙肝两对半1345阳性 |
2.慢性携带者。 |
14 |
+ |
+ |
-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 |
乙肝两对半12阳性 |
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
15 |
+ |
+ |
-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 |
乙肝两对半125阳性 |
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
16 |
+ |
+ |
-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
乙肝两对半124阳性 |
17 |
+ |
+ |
-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
|
18 |
+ |
+ |
+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
|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
19 |
- |
- |
+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
乙肝两对半3阳性 |
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 |
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
20 |
- |
- |
+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
|
21 |
- |
- |
+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
|
22 |
- |
+ |
-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
|
23 |
- |
+ |
+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
|
24 |
- |
+ |
+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
|
25 |
- |
- |
-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
|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饭后4个症状要警惕 下一篇:手足口病发病数上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