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求医是自然的,像头痛脑热、伤风咳嗽等确知是生病的,直接看医生就可以解决,然而,像指甲发青、面部浮肿、脚拇趾肿胀等不明确或不自觉是患病征兆,就会犹豫不决,以致延误就医的最佳时机,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不起眼的小毛病,往往还是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等严重疾病的先兆。因此,如果我们能通过对手、脚、面部和尿液进行察颜观色,提早发现病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观 手
手能预报健康或疾病,如果出现了异常现象,可能患了某种疾病,因此,您应该经常观察一下手,看看您是健康还是有什么毛病。
1、爪状甲,即指甲前端向下弯曲如鹰嘴状:多见于内分泌失调、循环系统功能有障碍;另外,年事已高或有旧疾,经脉瘀阻者亦能见及此甲。
2、杵状甲,即指端膨胀长大如鼓棰状,是由于长期肢端缺氧引起:常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次为心脏病。
3、匙状甲,即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脊髓病、酒精中毒或风湿病。
4、指甲明显增厚,枯槁无色泽或脆弱:常见于甲癣、缺钙、类风湿、粘液性水肿、脊髓病变以及严重营养不良。
5、指甲比一般人明显变薄,会有压痛感:多见于精力不足、神经质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6、指尖纹线出现股沟:有心肌梗塞或中风的危险。
7、手上出现红线:高血压、风湿病或有心脏病。
8、手掌上起小的白色丘疹:胆固醇过高。
9、甲面上有纵条状突起:常见于经常熬夜、失眠者,缺少维生素A。
10、甲面上有横条状突起:多见于急性热病、药物中毒以及一些慢性病,如尿毒症、糖尿病等,此外湿疹、皮炎、圆形脱毛症、干癣及指甲根受外伤均能见横条状。
11、甲印,即甲半月,又称健康圈,是指指甲概况呈半月状的白色区域:除两个小指外,其余8个均应有,甲半月小或半月甲数减少,属寒及阳虚,较易疲倦;甲半月增大或半月甲数增多属热,多为气血旺盛或阴虚阳亢,易致中风。
12、指甲凹点或凹沟:凹点常发生皮肤病(尤其是牛皮癣、干癣)、圆形脱发、风湿病;凹沟多见于肠道寄生虫病、胃肠消化功能不全。
13、指甲肉刺,即在指甲旁生长的一些肉刺:多因食用过量的动物性食品引起,有此状况者应避免食荤、腻性食品。
14、指甲脆裂,即甲板变薄易碎,引起指甲纵裂及甲层断裂:甲床损伤及末梢循环障碍、缺氧易引起甲裂,肺气肿、冻伤、毛囊角化病、维生素缺乏、甲状腺机能低下。
15、指甲萎缩:严重营养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四肢麻痹、外伤。
16、指甲剥离:甲状腺机能亢进、末梢循环障碍、贫血、念珠菌感染、神经质出汗。
17、掌上出现红斑点:肝炎或糖尿病。
18、苍白:血流障碍。
19、青:循环障碍,有心血管疾病。
20、黄:支气管炎。
21、肿胀:高尿酸、痛风。
22、出现小白点儿:缺钙。
23、热发干:甲状腺机能亢进。
24、乳白色:肾脏或肝脏有病。
25、指甲向里凹陷:甲亢或肾上腺亢进、营养缺乏。
26、甲上出现棕黄色的线纹:肾脏有病的征兆。
观 面
人体的内脏,如心、胃、肾等都与脸部的不同部位有特定联系。内脏机能的好坏会在人的脸部反映出来。
1、脸颊发灰:身体缺氧,肺部功能不佳。
2、上嘴唇肿胀:常常由于胃痉挛引起。
3、面色常显萎白:贫血或虚寒。
4、面色发黑:可能患有内分泌功能低下的阿狄林氏病。
5、面色灰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6、面色鲜黄:黄中带有白斑,可能有寄生虫。
7.两颧连鼻梁一片黯黑:内分泌功能紊乱。
8、两颧呈紫红色口唇轻度紫绀: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9、午后与傍晚脸色潮红、早晨消失:可能是肺结核病。
观 足
人体存在复杂的经脉系统,将全身上下网络并沟通,无论哪个器官或系统出现疾病,均会反映到足部,呈现异常现象。正常的趾甲光滑、半透明、亮泽、略呈弧形,是健康的象征。
1、趾甲变得不平,薄软,有纵沟,甚至剥落:人体营养不良。
2、趾甲嵌入肉中或呈钩状:有多发性神经炎、神经衰弱或脉管炎等。
3、趾甲凹凸不平时:有慢性肝肾疾患的可能。
4、趾甲变得青紫:常有循环系统障碍。
5、趾甲苍白:贫血。
6、趾甲麻木:心血管疾病。
7、大拇趾经常肿胀:可能患有糖尿病。
8、右足第五趾的跖骨关节部长有鸡眼:肩部损伤。
9、右足第二与第三趾间的鸡眼:右眼视力障碍。
10、右足第四趾侧苍白水肿: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11、右足第二、三趾的足底侧水肿:有眼底病。
12、足背的足趾根部出现小白脂肪块:高血压的象征。
13、足背部趾关节部水肿:盆腔炎或胸膜炎。
14、足踝部水肿:心肾疾病。
15、足背部出现隆起:泌尿系统结石。
16、足背部凹陷:肝硬化或肝癌。
17、内踝出现紫色斑点:妇科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轻触足部不会引起异常反应。在足浴时对足部进行触摸时会发现有压痛点、条索状物、皮下结节或小硬块等病理产物,可根据不同的症状和相应部位诊断疾病。
1、发凉:多为阳气虚,寒邪内侵,轻者引起皮肤、筋膜、肌肉、神经湿症,重者循环障碍、肌肉萎缩、骨质变形。
2、麻木:多为气血虚,营养障碍,轻者为肌腱筋膜炎、脉管炎,重者为中风信号。
3、沉重:为气滞血淤,轻者肿块,重者癌症。
4、肿胀:轻者为气郁,重者为水肿。
5、跳动:为肌肉痉挛,轻者为神经炎、哮喘,重者为脑瘤、癫痫。
6、疼痛:轻者为神经、肌肉、脉管炎症,重者为神经传导阻滞、血瘀、血管硬化、坏死。
足部呈现异常现象,应据以为线索,以期早日发现有关疾病。
观 发
观发识病,自古医学家早有认识。祖国医学认为,毛发与肾有着密切的关系,“肾之盛衰,其华在发。”一个人头发乌黑有光泽,说明肾气旺盛,气血充足。“血衰发灰血,血热则发黄,血败则发白。”
1、间内头发脱落过多:预示着营养不良、贫血、严重神经衰弱,甚至发生肿瘤疾病。
2、白发:应考虑有无遗传因素,或严重神经衰弱,以及胃肠疾病、结核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突然增黑:有潜在的恶性肿瘤的发生。
4、变脆、干燥、易断:甲状腺癌、或发癣等疾病。
5、稀疏:肾虚,也有可能是患糖尿病。
观尿液
身体大循环里的“清道夫”,成分是95%的水加5%的代谢物。正常人尿液是淡黄色,清晰透明的液体。当人们饮水较多时,排尿的次数和量会相应增加,此时尿液会呈很浅的黄色。当饮水较少或出汗很多时,排尿的次数和量也会相应减少,此时尿液会呈深黄色。所以,一些疾病可以从尿液的颜色上表现出来。
1、粉红色或红色尿:凡肉眼可见的淡粉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混有血性凝块状的尿液统称为肉眼血尿,即尿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如尿液外观无大改变,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可见的血尿称为镜下血尿。血尿多见于肾结核、肾肿瘤、肾结石、泌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女性患者在月经期留尿验,易将阴道内经血混入尿液内,造成假性“尿”月经期间留尿化验是不可取的,此外服用酚酞、大黄等药物的碱性尿液呈红色。
2、浓茶样或酱油色尿:多为血红蛋白尿,常见于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符的输血反映。
3、深黄色尿:呈豆油色,从容器倒出时易挂于容器壁上不易倒净,震荡后多有泡沫,为胆红素尿,多见于黄胆性肝炎;也见于服用维生素B12、灭滴灵、大黄的患者的酸性尿液中。
4、乳白色尿:如同牛奶一样呈乳白色,称为乳糜尿。多淋巴管阻塞而引起。常见于丝虫病,也可由于结核、肿瘤、胸腹部创伤引起的肾周围淋巴循环障碍造成肾盂或输尿管破裂时,淋巴管阻塞而使乳糜液进入尿液。
5、白色或浑浊尿液:某些特殊蔬菜和食物含有较多磷酸盐或碳酸盐时,特别在寒冷天气中,尿液可呈现白色浑浊或有沉淀现象出现,经过加热和加酸后浑浊及沉淀消失则无大问题。但浓尿和菌尿时因尿内含有大量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渗出物,新鲜尿液即成浑浊样、白色云雾样,加热加酸其浑浊均不消失,此类尿多见于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6、蓝绿色尿液:多见于服用美蓝、消炎痛、氨苯喋啶等药物后。
古人云“望而知之谓之神”。虽不能一看尿色百病悉知,但确可知其一二,不妨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