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是一座丰富的宝库,蕴藏着几千年的文化精华,闪烁着东方智慧的光芒,能为全人类健康作出贡献。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讲中医养生文化,不能不讲老子和孔子,两者代表了两种养生思想:老子是“清静无为”,“保养精气、顺乎自然、气功修炼”,老子是养生学的开创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两种思想形成了一个静动结合的思维方式,贯穿在中医养生学发展过程中。“仁者寿”、“智者寿”、“欲而不贪”是儒家在养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 ”,意思是必须去除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欲望。这讲的既是道德修养,也是养生保健的准则。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指出,一个人想少生或不生病,健康长寿,必须在生活上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反之,则易生病。这都告诉我们,人在未病时要善于养生。
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会长殷大奎2012年6月在厦门提出:“健康教育是最好的疫苗,要把科学养生的理念像疫苗一样注射到寻常百姓心中。”
他谈到健康的两个新理念和四大基石,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健康的四大基石是膳食平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与《道德经》、《黄帝内经》的养生观念一脉相承,十年前专家就对四大基石作过详细论述,而两个新理念则颇为新鲜,值得我们牢牢记取。
什么是健康的两个新理念呢?其一是健康与否60%取决于自己。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和其他因素。这是世卫组织最新的研究成果。除了遗传外,其他因素都是可控的,特别是自身因素。卫生部发布的《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具备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仅占6.48%。这造成了我国慢性疾病的高发现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有2亿多,糖尿病患者有9240万,数千万人患有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健康教育是最好疫苗。其二是健康不只是财富更是资源。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的财富和资源,也是社会的资源。试想,家庭失去一位亲人,单位失去一位员工,是多么可惜的事。同时,占有和保存健康资源也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既然是资源,就一定要珍惜保护,不能乱开采。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对健康资源“滥砍滥伐”,导致一些有成就的人英年早逝。
既然健康与否60%取决于自己,为什么不引起“自己”的重视?既然健康不只是财富更是资源,为什么我们不十分珍惜保护这最宝贵、不可再生的资源?全国具备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仅占6.48%,这是多么低的数字! “只治不防,越治越忙;只治不防,花钱心慌;只治不防,痛苦悲伤”,一定要重视疾病的提前干预,重视健康体检。面对90%以上“健康文盲半文盲”的人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扫盲”,并且大声疾呼:赶快学习科学养生的理念,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增强抗疾病的能力,保持精力旺盛的健康状态!
⊙严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