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雨水话养生 | 来源:收集 点击数:2900次 更新时间:2013/2/19 11:23:56 |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从此雨水逐渐增多,天气逐渐温暖,阳气逐渐上升。雨水也是养生的好时节。
春季人们很容易口干舌燥,条件允许的话要常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常喝紫苏粥、地黄粥、防风粥等来调节脾胃。多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萝卜、山药等养脾脏之气。
马蹄,也就是荸荠,有清肺火、润干燥的作用。可以切一些梨片或者柠檬汁挤到水里,饮用这样的饮料,可以起到润肺化痰的作用。
忌吃:肝、生葱、蛙、蛇、鳖、羊肉、辣椒、胡椒、白酒。《金匮要略》“春不可食肝,为肝旺时,以死气入肝伤魂也。”《千金方》(立春、雨水)“不得食生葱、蓼子,令人面上起游风。勿食蛰藏不时之物(冬眠动物如蛙、蛇、龟、鳖等)。”《云笈七签》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吃热物(如羊肉、辣椒、胡椒、白酒等)。”
中医认为,春与五脏的肝相呼应。肝过于旺盛,将会使脾胃过于虚弱。因此雨水节气经络养生的核心是保持肝肾脾三经脏腑的精液气血运行的通畅。其中腹部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工程,阴阳气血之发源。通过熔腹,可以起到通和气血、培补神原等功效。在雨水前中后三天睡前,用温水浴足,同时用两手大拇指按摩太冲穴、三阴交穴或涌泉穴各36次,可以达到欲肾、健脾、舒肝的作用。春季,阳气上升,很容易肝旺。通过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可以清热泻火。在大趾和二趾交接的缝隙处,按住这个缝隙,一直往脚腕部推。推到4厘米处,有一个自然的夹角,凹陷处。通过刺激这个穴位,能达到清肝泻火的作用。
雨水时节还要防备倒春寒。初春温度骤然下降的时候,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肌梗塞、心脏病等。小孩则容易因为气温的突然变化引起呼吸系统的不适,从而引发感冒、发烧、咳嗽等。因此俗话说“春捂秋冻”,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初春时,不要急于脱下厚厚的冬装,谨防受寒。⊙苏永涛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开车没有绝对的安全 下一篇:车牌框不合格当心扣12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