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节气“冬至”就要到了,俗话说“冬至养生好,一冬病不找”。冬至过后,就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严冬时节,这个时候,人们一般都会特别注意饮食、衣着、起居等问题,但有专家指出,冬至养生不可太过,以免过犹不及,反而给身体带来诸多不适。

冬燥往往比秋燥更厉害
隆冬时节,空气变得越来越寒冷干燥,很多人开始出现口干、舌燥、鼻子干和咽喉疼痛等“冬燥”症状。这和空气湿度偏低有关。
由于气候由暖转凉,由凉转冷的这段时间,多是天气最干燥的时候,所以“冬燥”往往比“秋燥”更厉害。尽管此时不少人会使用加湿器,但这时不仅皮肤需要加湿,人的五脏也需要加湿,因此仅用加湿器,“冬燥”难以得到明显改善。
注意别穿得多运动少
因为天气变冷,冬至过后,人们通常穿得更厚,住得也暖,户外活动也日渐减少,再加上饮食方面,也偏好肉食、辛辣等,这些可加重“冬燥”,成为上火主要原因。
临床病例显示,老人上火多与穿得多,运动少有关。而年轻患者则多是偏好肉食、辛辣、熬夜所致。为此,要彻底远离“冬燥”,避免上火,也要在饮食起居上多加注意。
不当药补成诱因
俗话说“秋冬进补,春来打虎”。所以,冬天不少人习惯用药补。但是,中医专家指出,对于那些手脚发热、心烦气躁、爱发怒、睡眠不好、大便干燥、尿黄的人来说,只适合滋阴润肺的滋补,而大补药补则易导致上火,甚至加重身体不适。有关专家提醒,冬季药补要因个人体质而进行。同时,在如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病情所需,应尽量选择食补。
应对多吃点儿黄绿水果
在饮食调养方面,冬至过后应少食咸,多吃苦味食物。特别像芹菜、莴笋、生菜等,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的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等,具有抗菌消炎、清火等作用。
多吃水果也可清火,尤其偏绿色、偏黄色的水果,例如梨、绿色的苹果、橘子、芒果等,具有很好养阴润肺的作用,冬季不妨多食用。
提醒“清火”药要谨慎使用
很多人对上火不是很重视,殊不知,冬季上火多是引发感冒、咽炎、牙疼、咳嗽、肺炎等疾病的诱因。因此,“上火”比较严重,且一周以上还未见好转的话,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生活中,还有些人一旦上火,就随便在药房买点儿清火药吃,但“清火”药物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即便是牛黄解毒片和三黄片这类常用药也要谨慎选择。
牛黄解毒片虽然能清热,但多吃会引起中毒。三黄片能清热解毒,但服用时要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等。所以,不要随意服用“清火”药物,以免用药不当或服用过量而适得其反。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或有基础疾病的人,服用“清火”药更应慎重。
⊙高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