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黄蟹肥,又到了金秋食螃蟹的好季节。常言道:“九月团脐十月尖”,意思是农历九月吃团脐的雌蟹,十月吃尖脐的雄蟹。这时的螃蟹不仅好吃,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不过有不少人吃了螃蟹后会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这通常是因为吃蟹的时候没注意细节造成的。因此,在食螃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 讲究烹调
1、吃螃蟹宜蒸不宜煮。用水煮螃蟹,其美味和营养会大量进入汤内,使鲜味流失,营养成分大减。蒸比煮的温度高,熟得快,能缩短烹调时间,可杀灭蟹体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等。
2、蟹要蒸熟煮透,生蟹不要吃。螃蟹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所以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有些人因为未将蟹洗刷干净,蒸煮不透,或因生吃醉蟹或腌蟹,把蟹体内的病菌或寄生虫吃到肚子里,有可能致病。蒸熟煮透了再吃,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3、蟹要现蒸现吃,不要存放。万一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净、阴凉通风的地方,吃时必须回锅再煮熟蒸透。
二、清除不能吃的部分
吃蟹时,在开盖后要注意以下四个部位的清除:
蟹胃,俗称蟹屎包、蟹和尚,就是蟹盖里三角形的骨质小包,位于蟹背甲前缘中央,紧连蟹嘴,与蟹黄混在一起。吃的时候用小勺把中间的蟹胃部分掏出,内有污沙应将其丢弃;
蟹心,俗称六角板,位于蟹黄或蟹油中间,吃的时候用勺柄将那个六角形的片状物挑出来,因为蟹心没有食用价值,又性味极寒;
蟹肠,即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肠内有黑色污泥、粪便和病菌,应清除;
蟹鳃,即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上面会染有污物、病菌,都应该清除掉。
三、有些人不宜吃蟹
由于螃蟹性寒,且含有大量蛋白质、胆固醇及钙磷等物质,所以有六种人不宜多食用:
1、伤风发热、腹泻者食蟹后会使病情加重。
2、患有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石症、胆囊炎和肝炎活动期内的病人,食蟹后可使旧病复发。
3、患有湿疹、皮炎及疮毒等皮肤病症者,食蟹后会导致病情恶化。
4、患有冠心病、高血脂的病人食后也会加重病情。
5、脾胃本来就虚寒的人,食用后会引发腹痛和腹泻。
6、有过敏体质的人,食蟹后易诱发过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心闷或引发荨麻疹。
此外,老人及儿童因消化和吸收等原因,一次不宜多食螃蟹。
四、有些食物不宜与蟹同吃
1、不要与茶水同食。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不要喝茶。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
2、不要和柿子一起吃。蟹肥的时候柿子也熟了,这两种东西应当注意不要同时吃。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内会发酵腐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还可能引起结石症等。
3、不要与泥鳅同食。因为两者都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发生复杂化学反应,影响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