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大概是眼下唯一敢于公然跟人类叫板的动物。尽管人类的智慧已经可以取对手的性命于千里之外,但对近在咫尺的蚊子却疲于应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世界防治疟疾日”上发言说: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而蚊子正是传播这一疾病的主要“媒介”。国外有个网站评选世界上最可怕的动物,第一名竟然不是什么老虎、鲨鱼、眼镜蛇,而是一只小小的蚊子。蚊子名列十大动物杀手之首,每年全世界因蚊子而死亡的人数高达200万名。
超市里林林总总的防蚊灭蚊用品,展示了人类企图战胜蚊子的不懈努力。在使用了包括化学的、物理的种种手段之后,蚊子的天敌如青蛙、蜻蜓之类,多已难觅踪影。而蚊子依然生生不息,有愈加凶猛之势。
有报道说,在美国西雅图郊区的一间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正在研制一种“蚊子激光炮”,能够自动探测周围30米内的蚊子,并准确发射激光束,将其击毙。看来,“高射炮打蚊子”那句俏皮话,将变成事实。有媒体在发布该新闻时,用古怪的口吻说:冷战时期的导弹防御系统,有望在蚊子身上获得重生。
蚊子值得人们这样大动干戈吗?其实蚊子是一种很短命且柔弱的动物,其寿命最长的也就几个月,且极易被捕杀。其厉害之处,在于其有超强的繁殖力。有材料说,1只越冬的蚊子繁殖1次会生成150只至250只新蚊,如果这些蚊子全部成活,一年内繁殖4次,就会生成约4.8亿只蚊子。也就是说,100只蚊子哪怕被消灭了99只,剩下的1只就足以传宗接代。这也是蚊子要奋不顾身拼死一搏的原因。
但蚊子也有致命的软肋,就是它的繁殖离不开水,特别是不流动的水。蚊子的发育过程分卵、幼虫(孑孓)、蛹和成蚊四个阶段,母蚊子吸了血后,要飞到水中或水边产卵,之后的孑孓和蛹只能在水中存活。如果能够清除蚊子孳生的水体,捣毁它的老窝,蚊子将不打自灭。
可能有人会纳闷,所住小区的下水道都是封闭的,周边好像也没有什么静水,污臭的内河又离得好远,蚊子上哪儿产卵呢?
如果可以追踪蚊子叮了人后的去向,想必会找到问题的答案。也许人们会惊讶地发现,蚊子的繁殖基地就设在自己的家中。
家中有没有把易拉罐、矿泉水瓶、鸡蛋壳、瓦罐等容易积水的垃圾,堆放在角落里?水生植物有没有经常换水?出差或临时不居住,水池的水有没有放干,抽水马桶是否加盖了?厨房里那个长期不用的蓄水池,是否还蓄着水?还有阳台上、露台上那个时干时湿的地漏,花盆底下托盘的积水,都可能是蚊子的孳生地。很可能,整座宿舍楼的蚊子,都是自己家培养的呢!
最好的办法是经常翻盆倒罐,清除各种容器内的积水。地漏是最容易被忽视、最有可能孳生蚊子的地方,如果不常用,塞上个装水的小塑料袋,要放水的时候拿开,堵的也挺严。
有一个家居灭蚊的好办法:在阳台放一个盆,放点香皂与洗衣粉制成的肥皂水,供蚊子在里面产卵。数日后,盆中可能就会有许多死亡的蚊卵。如此操作几次,效果也许比点蚊香好得多。
当然小区灭蚊也很重要,储水的水塔、地下室的水坑,以及消防水池、喷水池、游泳池等,都会成为蚊子的“产房”,还发生过从自来水管流出孑孓的事。必须注意的是一些卫生死角,笔者就曾看到某住宅楼二楼边檐上方,积了一汪臭水和垃圾,由于清洁工较难到达,不知多久没清理了,腐臭不堪。物业过来清理以后,感觉蚊子骤然减少了。
至于城镇大范围的灭蚊,包括内河湖泊、洼地水塘、滨水区域及湿地等城市水网的治理和管理,首先是要让水动起来,再辅以必要的防治手段,需要的是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的智慧。
灭蚊需要从上到下,人人行动,并且拿出点小智慧。倘若有一个地方,出现驱蚊剂、蚊香几乎卖不出去的情况,那一定是智者所为了。
⊙郑志辉
|